今日更新消息 發改委要求重點工程以工代賑 促進農民工就業
本報記者 索寒雪 北京報道
“最近獲批了很多項目,原計劃未來兩年才能進行的基建項目都已經準備上馬了。”一位央企負責評標的工作人員近日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很多優秀的中小企業都參與到項目中。”
該人士這樣形容項目快速進展的程度——“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著設備生產商加快生產了”。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關於在重點工程項目中大力實施以工代賑促進當地群眾就業增收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
為此,國家發改委地區振興司組織召開工作交流通氣會,研究推進在重點工程項目中實施以工代賑相關工作。
據了解,以工代賑的做法由來已久,已經成為我國支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實施開發式扶貧的重要政策舉措,在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發展環境、促進農村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增收、增強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麵發揮了獨特作用。
把漁村變城市
大型項目對當地經濟的帶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一位核電站的負責人表示,投資與GDP的拉動效應為1∶1.5,700多億元的工程投資至少能拉動1050億元的GDP。
一位曾在大亞灣核電站工作5年的核電界人士向記者透露:“我們剛來大亞灣大鵬鎮的時候,那裏就是一個小漁村,非常窮,隻能以打漁為生。而多年後,現在商品房和住宅樓建設得都很漂亮,核電站不僅對地方經濟有貢獻,還對房地產開發行業帶動非常大。”
該核電界人士認為:“因為對地方經濟帶動很大,所以都是地方政府在積極推動核電站建設。”
國家發改委曾經提供貴州省銅仁市印江縣的以工代賑的賬本。
2021年印江縣用800萬元以工代賑試點項目資金為牽引,自籌資金163萬元,平整土地262.81畝,新建生產便道2399.79米、排水溝1500米、通組道路493.87米;今年已累計吸納當地群眾165人參與工程項目建設,共支付勞務報酬121.5萬元。同時,帶動周邊村540戶農戶發展食用菌800餘畝,增加穩定就業崗位400個,一年帶動當地勞動力務工5萬人次以上。
《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對於政府投資的重點工程項目,要妥善處理好工程建設與促進當地群眾就業增收的關係,按照“應用盡用、能用盡用”的原則,盡可能多地通過實施以工代賑幫助當地群眾就近務工,實現就業增收。同時,鼓勵非政府投資的重點工程項目積極采取以工代賑方式擴大就業容量,並要求地方政府督促項目施工單位盡量擴充以工代賑就業崗位。
國家發改委在上述工作交流通氣會上介紹了《工作方案》出台背景、政策要點及下一步貫徹落實工作的初步考慮,其中涉及教育、生態環境、住建、交通、水利、農業農村、文化和旅遊、衛生健康、體育、能源、民航、林草、鄉村振興等10餘個內容。
穩定農民工就業
人社部同樣也在關注農民工就業。近日,人社部印發了《關於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穩就業促就業行動的通知》。
該文件指出,要積極助力農民工穩定就業。“依托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機製,鼓勵和引導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開展專項招聘、供需對接等勞務協作服務,幫助農民工外出務工和就近就業。實施西部和東北地區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援助計劃,增強當地市場化就業服務能力。”
同時,在鼓勵就業的同時,還提出了新技能培訓。
上述文件指出:“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聯合技工院校、職業培訓機構和用人單位,積極開發優化技能培訓產品和項目,向勞動者提供貫穿職業生涯全過程的就業培訓和服務,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積極參與勞務品牌建設,培育發展一批吸納就業能力強、富有地方特色的人力資源服務類勞務品牌。鼓勵各地探索培育縣域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立足當地開展有特色的勞務輸出。”
據了解,一戶農村家庭中,隻要有一人工作,這個家庭的年收入就有所保障,不會返貧。目前,中國貧困線為人均年收入低於2300元。
文章轉載自:新浪新聞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